澳门六下彩免费资料应用介绍:火箭订单接踵而至!海上发射平台是这样“炼”成的
2019年6月5日,长征十一号火箭从山东海阳海域发射飞天,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海上发射技术的国家。
5年过去,东方航天港的火箭订单接踵而至,负责研发海上发射平台的技术团队已成为国内技术标杆。从海上发射平台技术一片空白,到出征茫茫大海屡次圆满完成发射,研发团队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
可否做个海上发射平台?
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滕瑶的办公室,靠近走廊一侧的玻璃被当作了“黑板”,上面布满了用黑色笔画出的火箭剖面图,图形旁边还标注了数字,“有时候我们在办公室开会,大家就随手用笔在玻璃上画图来做演示。”滕瑶解释说。
滕瑶翻动着桌子上一个文件夹,里面是火箭发射平台的订单,每发火箭都有各自的技术要求,而滕瑶的团队需要根据这些订单,设计相应配套的火箭发射平台,“接订单接到手软。”有人这样开玩笑地说。
滕瑶
对于滕瑶来说,火箭的海上飞天梦不是空谈,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道路。
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书,是钱学森于20世纪60年代撰写的航天专业教材《星际航行概论》,其中《运载火箭的海上发射》章节中有这样一句论述:海面远离人口稠密地区,通过海上航行可以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航落点,有效解决了火箭飞行过程中残骸落区的安全性问题。
“近年来船舶业的发展,让海上发射火箭变为可能。”这一直是滕瑶的梦想。
契机来自于一场千里之外的聚会。2017年阴历腊月的一天,在北京的一次行业聚会上,滕瑶结识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工作人员,他们正在为长征系列火箭的海上发射寻求一个解决方案,当得知滕瑶是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时,他们把一个问题抛给了滕瑶,“可否做一个海上发射平台?”
滕瑶团队曾接过很多海上项目的首制订单,从研发、试验到交付都有一定的经验。一切充满未知,更充满了挑战,滕瑶决定“应战”,并马上带团队再次赶赴北京,向火箭方做了详细的PPT演示。“火箭在陆地上是四平八稳的,而海面不是静止的,风、浪、流、涌都会影响平台的稳定性。浪在几级时,晃动的幅值是多少,我们给出了一个定性、定量的说法。”滕瑶团队拿出的解决方案赢得了火箭方的信任,两个团队正式开始磨合。
“首先,我们要像小学生一样,学习火箭的相关知识;其次,火箭是非常精密的,我们做发射平台设计有一个原则:不给火箭添麻烦。”为节省成本,滕瑶团队决定用一个现有平台进行改装,它的尺寸是宽79米、长110米、型深8米。
长征11号火箭发射时的固定架
设计方案改了近一年
“火箭能升空,用的材料肯定是足够轻的,所以它比较脆,发射船受多大晃动才能保障火箭不损坏,晃动的幅值要在合适的维度之内。”因为国内没人做过火箭的海上发射平台,这样类似的未解问题还有很多,来往方案反复修改了近一年。
还有一个难题摆在眼前,航天发射都要在发射场内、经过严格审批后才能进行,而海上发射还是一片空白。“2018年国家各相关部门正式会议就开了4轮。”对火箭海上运输的安全性、海上发射的可靠性、公海上发射的安全方案等问题,进行反复论证。那一年,滕瑶飞北京的航班班次足有四五十趟。
在国家和山东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2018年12月好消息传来:批准2019年6月5日,在黄海海域发射长征十一号火箭,以一箭七星的方式,将七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019年2月14日发射平台正式开工,我们定下了‘大干100天、7(一周七天)乘以24(一天24小时)、白+黑’的工作进度。”项目负责人刘金程还记得那些日子里闯过的难关。
刘金程
首先要解决海上的通讯问题。以往在陆地发射火箭,都是通过光缆来完成对火箭的控制和监测信号的传输,但是这个办法在海上却行不通。火箭发射用的是经驳船改造的一个特殊发射平台,而发出火箭点火指令的,却是在距离这个发射平台3公里的保障船上,两者之间利用无线信号进行通讯。在测试中,海上多变的天气与船体的运动,让发射平台和保障船之间的通讯信号出现了不稳定。
“为了解决信号稳定问题,保障船和发射平台间的距离成了关键。距离太远影响信号稳定,但距离太近又无法保障人员安全。经过论证,最终确定保障船与发射平台距离缩短至2.3公里。”滕瑶形容这像闯关一样,大家在摸索中前行。
其次平台设计还要做好热防护,“火箭在起飞瞬间,能量非常大,喷出来的尾焰温度在几千摄氏度,尾管家婆一码一肖100中奖:焰的速度大概在2400m/秒。也就是说,尾焰的破坏力非常大,我们要保证研发的设备耐热性要强,不要被尾焰搞坏了。”刘金程自恃干了20多年船舶设计,经验还是很丰富的,但是在设计火箭发射船时,一切都要从头来。
刘金程还回忆起一次幸运的经历:“还有一次,我们加班到晚上11点半,安装遇到的难题是两个设备接口高度不一致,需要24块垫板,当时机加工的班组早已下班,没有垫板完不成设备安装,就会影响第二天的设备调试,进而影响项目总体计划达成。万幸的是那天负责保障的班组前几天加工了一批垫板,因为技术修改,用不上了,结果立马拿出了来一看,长宽高和材质都合适,而且24块垫板的数量刚好满足,一下子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不是因为那个班组,很难短时间正好找到这么多块垫板。”
就这样,火箭船从空白开始做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刘金程说,“光调试实验就干了一个月,我们一百多号人轮流加班,每天基本上都要干到晚上11点。但是能给火箭做配套服务,大家都很兴奋,干得斗志昂扬。”
滕瑶说,“航天要求万无一失,比如一个叫起竖架的设备非常关键,火箭发射前靠它把火箭从水平状态托举起来,成竖直发射状态,我们每天要做50次起竖试验。” 航天港码头的夜晚被灯火点亮,海风如笔,在黄海海面上记录下船舶人赶工忙碌的身影。
长征11号火箭固体冷发射的发射筒
抛第一口锚花了8个小时
2019年6月2日,距离发射还有3天,火箭装船启程,经历一天一夜的航行,于6月3日晚抵达预定发射海域。但刚抵达目的海域,就赶上了恶劣的天气,海上9级风,锚抛下就被风浪卷走了,发射船无法停泊。
由于火箭发射的位置和轨迹都是经过精确计算后提前确定好的,所以要保证火箭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平台必须准确停泊在预定位置。
那天晚上,滕瑶一夜没合眼,他站在甲板上看浪花,“直到6月4日早晨看到浪花少了,心里才觉得有底了。”作为船舶技术专家,也是气象、海况专家,他预判出风浪正在减弱,果断指挥火箭船下锚,但是风浪中作业还是艰难的,“抛第一口锚花了8个小时。”
2019年6月5日中午时分,中国航天首次海上发射试验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海上发射技术的国家。
滕瑶团队作为海上发射海面总指挥与航天一院合作,共同完成海上火箭发射技术方案论证及实施,与航天火箭团队一起共同启动我国海上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主持完成的“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及装备”成功应用于我国首次火箭海上发射试验及海上商业发射应用等海上任务,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2020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
2024年5月29日,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的第12次飞行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进行,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二运载火箭,这枚火箭的发射平台也是滕瑶团队负责的项目,“我们正在开拓更多的海域发射条件,以满足不同火箭对发射角度的要求,将来海上发射条件会更加完善。”滕瑶骄傲地说。
从2019年的首次成功,到如今“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海阳东方航天港长约6公里的航天大道,串起了沿途不同的功能区,包括火箭制造组团、卫星产业组团、海上发射组团等,这意味着卫星上天更便利,火箭“走几步”就能去发射,山东已经初步形成海上航天产业发展核心能力。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本文 狮子狗个人网站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9377news.com/post/2375.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