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贷这块“唐僧肉”,互联网企业越来越难啃了
文 | 独角兽观察
一边是平台运营多年积攒的流量,一边是业绩压力下的变现需求。
放贷,就成了互联网企业几乎绕不开的一块“唐僧肉”,只是这块“肉”闻起来香,但吃下去也不那么容易。
金融,作为强监管行业,与自由开放的互联网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据《独角兽观察》统计,今年来,就有喜马拉雅、七猫小说、飞猪、闲鱼等互联网平台上线借款相关服务。然而,在贷款中介趋严背景下,有的平台匆匆下线了借款业务。
在不少互联网圈内人看来,贷款业务既诱人又刺激:“做好能成为公司发展输血重要来源,做不好就面临监管处罚、企业信誉度下降等。”
今年下半年,监管对于放贷,尤其是助贷放出的口风更加趋紧。
互联网企业,如何舞好放贷这把“双刃剑”?
01监管越来越紧
种种迹象表明,对于消费信贷,尤其一些机构充当贷款中介的做法,监管开始警觉。
7月初,江苏9个机构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打击整治不法贷款中介专项行动的通知》显示,对贷款中介领域风险隐患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最严重的违法营销行为、骗取贷款行为、非法放贷行为、非法催收行为采取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该行动将持续至今年12月底。
7月1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发布的《关于依法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打击金融违法犯罪的机制》中提及,针对有系统性风险隐患、严重破坏金融秩序、严重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社会影响恶劣的不法金融中介,加强联合研判和刑事打击,防范跨行业领域和新型金融活动风险。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在7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委托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开展贷款网络营销活动的倡议》呼吁,金融机构和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规范开展贷款网络营销活动,落实客户适当性管理的相关要求。
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对小额贷款公司及助贷业务进行了全面规范,不仅限于金融APP,而且涉及助贷类金融APP的多个方面。
此前,监管要求递交招股书的公司披露助贷业务情况。
2024年4月,国内知名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很快便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公示》,监管要求其说明所涉足的助贷业务具体形式、贷款资金来源、属于金融或类金融活动、业务资质许可等相关问题。此
这次对披露金融业务要求,被一些从业者认为是对企业经营与业绩全面性的补充,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此前部分互联网公司在上市时金融业务的不透明性。
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媒体关注,一时间互联网平台为贷款产品导流业务风声鹤唳。于是,有一部分互联网平台悄悄下架了贷款导流端口,其中也包括喜马拉雅。5月初,媒体发现仅上线2个月的“听小贝借钱”下线了。与此同时,同城货运行业巨头“货拉拉”刚上线不久的借钱产“圆易借”也匆匆下线。
除此之外,抖音巨量广告规则中心也于5月发布《禁止贷款中介行业准入》的规则变更,明确中止贷款中介行业的信息流投放业务。
此外,监管对金融牌照的声调和审批速度,也被视为对行业态度一个窗口。
今年1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表示人民银行正会同浙江省政府指导钱塘征信申请办理个人征信牌照。
这个消息让业界深受鼓舞,要知道早在2021年11月26日,人民银行就公告称,钱塘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已获受理,但此后审批结果就迟迟未出。
在这个高级别的发布会上宣布这一消息,不只对翘首以待的蚂蚁集团,对整个消费信贷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然而,7个多月过去了,钱塘征信的申请再也没有新进展传出了。
百行征信和朴道征信之后的第三块个人征信牌照,依然悬而未决。
02放贷解千愁?
互联网的尽头是放贷。
面对着愈发趋紧的监管态度,依然有一波接一波的互联网平台加入消费信贷战局。
根据《独角兽观察》统计,最近一段时间上线借款产品的互联网平台有七猫小说、飞猪、闲鱼等,从类型来看,多以贷款超市为主,也就是通过H5界面等方式展示已有信贷产品。除此之外,微博、美团、饿了么、美图秀秀、去哪儿旅行、智行火车票等平台均已涉足借款业务。
让互联网平台频频“出手”贷款导流业务的核心原因是钱:一方面部分平台主营业务发展进入瓶颈期,他们开始寻找新的业务突破点;另一方面金融业务变现快。
以冲刺上市的喜马拉雅为例,其近年主营业务的发展一定程度承压。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喜马拉雅营收分别为58.57亿元、60.61亿元、61.63亿元,收入增长率由43.7%降至3.5%和1.7%,营收增速放缓。同时,喜马拉雅会员订阅收入增速从2022年的18.92%下滑至2023年的8.4%,付费点播收听服务收入的增速也出现连续两年负增长。
金融业务层面,互联网平台现在无论在用户体量、运营成本、产品转化上,都有优势涉足贷款流量这一领域。
从用户体量来看,成熟的互联网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池与UV用户浏览量。闲鱼总裁丁健表示,闲鱼年度的用户复合增长率已接近30%;目前MAU(月活跃用户)已达到1.62亿,今年的核心目标是突破2个亿。
在这庞大用户体量中存在大量潜在借款用户,金融科技从业者张淼(化名)表示,当前借款用户已经逐渐形成线上贷款的借款习惯。也就是说,平台将流量导给贷款产品,能够快速吸引潜在客户,从而为贷款机构带来大量业务。
根据用户点击、浏览、搜索、购买等线上操作行为,平台可直接分析出用户需求,进而向其推荐信贷产品,也就是精准定位潜在贷款用户。如抖音、微信等App推荐金融广告属于精准营销,也就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向有贷款需求的用户推荐金融产品。
有观察者告诉《独角兽观察》,由于放贷资质门槛高、风控技术专业性强、合规要求严等因素,导致平台更乐于选择纯导流业务服务,而且,目前对平台为信贷产品导流不需要金融牌照,甚至类似广告服务。
他还表示,对于缺乏获客渠道的持牌金融机构而言,这样的服务必不可少。
“平台导流获取收益短期可见,这为平台提供了快速现金流,有助于提高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而且,一些互联网大厂在金融流量层面的成功,也为涉足贷款流量的平台提供了信心。”张淼认为。
2024年二季度,腾讯控股实现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504亿元,同比增长4%,占收入总额百分比31%。
目前,微信、百度等是信贷产品投放的主流信息流平台。而且,金融流量费用非常高,某金融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当前短视频平台获客成本非常高,最高时一名用户转化的成本达到2000-3000元。
03导流生乱象
放贷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在帮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乱象。
首先是过度营销。
《中国互联网助贷业务发展研究报告》提及,互联网助贷业务提升了信贷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但客观上也助长了借款人非理性消费、过度借贷的行为。此前,有一些平台陷入贷款产品营销过度的风波。
金融科技从业者表示,部分平台利用其大数据与技术优势,对信贷产品进行诱导性营销、针对特定人群的精准营销过于频繁、品牌混同、嵌套销售等。这使得借款用户在频繁信贷广告轰炸上陷入歧途,或导致多头借贷发生。
其次是信贷产品的风控。
据知情人士介绍,部分互联网平台与贷款产品的流量合作,互联网平台不参与授信、信贷、数据收集、信用评估等环节;信贷服务则由享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也就是说,这些互联网平台只是提供“送水”服务,并不为产品利率等层面负责,真正信贷产品出自背后的贷款公司。
“有平台为了赚钱,将用户导流至不具合法放贷资质的现金贷平台。”张淼称,一旦被爆出高利率、违规收取服务费等违规行为时,这些平台也有推卸责任的机会。实际上,平台需要对其合作的贷款机构进行持续的风险管理,不过实际操作中,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在一些投诉平台上,像美团、度小满、美图秀秀等平台涉及的借款产品,均有大量用户投诉,投诉内容涉及利率高、暴力催收等问题。
最后是用户信息收集问题。
通常情况下,用户通过点击平台的H5等链接进入信贷界面,随即就出现个人信息收集页面,而当下,部分平台还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的情况,其中包括套娃式展示授权企业。
“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用户信息导流至多个贷款中介或非持牌机构。”张淼表示。部分互联网平台在用户收集用户信息时存在不够透明、模糊性,用户同意隐私政策后,可能会将用户信息共享给第三方金融机构或贷款中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互联网红利见顶的大背景下,通过放贷等手段让流量变现,就成了很多互联网平台的不二选择。
但是,如何合规合法地做信贷业务,对很多平台来说是一门全新课程,尤其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需要慎之又慎,否则就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本文 狮子狗个人网站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9377news.com/post/6260.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