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歧视、渠道骗局:商家让勤俭一生的父母,支付着最高的购买价

admin 阅读:117 2024-08-19 23:53:27 评论:0

真实人物故事

第十五期

大城市的小人物,做平凡生活的真实记录者

以第一人称视角,带你走入平凡的真实生活

本期人物:网友亲身经历

本期主题:

同样的商品,在线上购买与线下购买渠道不同的情况下,是否也应该有着不同的定价?

即使是线上购买,随着活动周期而对价格进行不同的调整,以实现更高的利润,是否是符合“道德”的?

我不知道这些问题的最终答案,但如今的社会之中,确实是充斥着“价格歧视”,同一件商品,有些人可以以1000的价格购入,而有些人却需要付出几千元的价格。

相比起知道这种现象存在的我来说,我的父母,则对此一无所知,而在“价格歧视”之下的他们,往往以最贵的价格,购买着最普通的产品。

不懂网购、无法知道物品真实价格的老人,本是社会中最为节俭的一群人,却正在付出着更昂贵的生活成本。

可当人们质疑这种“价格歧视”时,商家却会觉得,不同渠道的不同定价,本就是无可厚非、理应存在的。

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了劳动力的老人,又该如何去何从?

第一人称讲述他的故事:

多年前,我在一家连锁商场任营销总监,曾经因为一些产品的定价,与总经理展开激烈的争吵。

最终,总经理说服了我,直到在近几年,我在进行一些产品定价时,仍然会延续不同渠道的不同定价,我并没有感受到任何道德上的谴责。

将产品的定价上调20%作为日常价格,将产品定价上调50%投放至老年人渠道,将价格短暂的恢复原价,以应对促销时精明的年轻人。

这些定价方式,在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商家来说,都可谓是司空见惯,如果我没有经历过父母身上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我或许永远不会意识到不妥之处。

总是有人以“边缘群体”来形容老人,或许之所以称为边缘群体,本就在于他们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又或者是,仅仅是他们不再被关注,也不再被在乎。

父母所遭遇的

“价格歧视”

老人,曾经也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但随着他们逐渐丧失劳动力,他们不得不通过精打细算,来应对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

我的父母,正如那万千老人一般,在退休之后,过上精打细算的日子,哪怕是鸡蛋能便宜1块钱,也值得他们为此多走几公里的路程。

毕竟,他们已经失去了开源的能力,那么唯一的方式也就剩下了节流,每一分钱的精打细算,都使他们的内心得以满足。

前阵子,父母家里重新装修,硬装由我全程负责之后,到了买家具、家电的环节,我便让老两口自行购买,毕竟时间所带来的横沟,直接导致了生活习惯的不同。

购买家电,曾经可以说是父母的强项,毕竟作为年轻人,在与商场导购的周旋中,往往会败下阵来,成为一名“冤大头”,而父母,则可以在周旋中凯旋而归,拿到年轻人无法企及的低价。

可当父母向我炫耀,他们购买一款标价9000元的冰箱,在历经曲折的谈判结束之后,最终以6500元的价格成交时,我却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这款冰箱的同款在网络中的销售价格,是5000元,父母消耗了精力、消耗了口舌之后,最终却以贵1500元的价格成交。

或许,有人会说,网络中的产品和线下的产品本就不同,看似价格的差距,其实是品质的差距。

因此,我又询问了曾经在商场合作的一家供应商,他给我的报价,是4500元,比网络中更加便宜。

显然,这并非是品质不同,而仅仅是渠道不同,可是所谓的品质不同,更多的像是一种销售话术。

正如在组装电脑兴起时,品牌机总是以“组装电脑的元件不行”作为高价的借口一般。

勤俭的父母

却以最高价购物

父母以高价购买了产品,为了1块钱可以多走几公里的他们,却在短短的一个小时里,损失了1500元。

而这仅仅是一件产品,

想象一下,如果全屋的家电、家具,均是以这种差价来进行购买,那么他们将损失多少钱?这些钱换算成鸡蛋,又是多么的可怕?

我并无法责怪父母,反而我感觉到有些惭愧,毕竟我本可以教会他们在网络中购物,本可以让他们认清线下店导购的话术。

所幸的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在一段并不愉快的教学之后,父母成功学会了如何在网络中挑选商品。

这件事也本该到此结束,可父母眼中的网络,与我们又不相同,不具备比价能力的父母,认为网络中的优惠,都是真实的。

是的,他们不知道网络中的一件产品,也是有着价格周期的,最终以3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个低价时仅有1900元的燃气热水器。

我很想教会他们如何通过比价,来确定产品的实际价格,可那又有什么用呢?他们马上就会被直播导购声嘶力竭的喊声迷惑。

即使是学会了比价,他们又如何懂得领券凑单、价格保护等复杂的网络体系?他们永远无法得到网络购物的最优解。

复杂的购物优惠获取方式,注定使一部分年轻人在网络中需要付出更多的购物成本,也注定了老年人,即使是在网络中,也要以最高的价格去购买同一件产品。

这,叫做渠道定价,以复杂的引导策略、连贯行动所构建起的价格体系,针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获客渠道,给出了不同的价格。

一个老人,如何对抗这经由商家精心编制的价格体系?又如何从中找到最优的购物方式?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老人,这个“边缘群体”,似乎注定要在精打细算中,沦为“高客单群体”。

以我的视角

看他的人生

社会中许多购买渠道,已经对老人关上了大门,或许我们可以说是老人没有足够的学习能力,无法适应如今的社会。

但在我看来,评判社会发展水平,除了经济层面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友好程度。

大数据分析,如果仅仅是用来提供不同的价格体系,以增进商家的利润,那么在我看来,这毫无疑问是数据的“作恶”。

一个社会、一个文明的高度,取决于它如何对待弱势群体,如何通过技术、人文手段,去弥补身体腐朽所带来的弱势差距。

许多父母,坚定地认为,线下产品的高价格,本就代表了高质量,但之所以产生这种观点,真的是因为他们认同质量,还是他们知道,自己很难学会在网络中购物?

而他们难以学会网络购物,到底是求知欲的不足,还是网络构建过程中,对老人这个“边缘群体”的体验忽略?

显然,是后者。

01算法时代

推荐算法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了不同的资讯,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很难体会到老年人在网络中获取到的信息是什么。

但如果打开我们父母的手机,我们便可以发现,父母所接受的广告,与我们所看到的广告,大相径庭。

父母手机中的广告,总是以夸张的方式,售卖着低价低质的产品,亦或是以高价,售卖着那效用不大的保健品。

这些广告,在我们的眼中可以被一眼识破,这是由于我们在网络中浸淫已久,早便吃过亏、上过当,长了心眼。

可我们能识破的,却可能是父母坚信的。

02渠道定价

老人钱,好赚,因为老人很难获取到一个产品的真实价格,他们只能被动的选择,那仅有的几个高价购物渠道。

渠道不同定价不同,在以往的我看来是合理的,但站在消费者角度来说,每购买一个产品,都需要做功课,在繁杂的信息中投入几个小时的精力,才能得以利益最大化吗?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何况对于老年人来说,他根本便没有能力,从繁杂的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那么,该如何改变?显然想要通过老年人自身的变化,并无助于改变这种现状,唯一能使老年人得以破局的方式,只有商家的主动转变。

商家显然不具备主动转变的动力,而想要促使商家转变,则不得不通过社会的呼吁,来约束这种“价格歧视”的存在。

只有当大部分人认为这并不合理时,商家才有动力改变这一切。

老年人,之所以被称为“边缘群体”,本就在于他们不再被关注、不再被呵护,即使是他们正遭遇着“价格歧视”的情况下。

买菜时节省的几块钱、乃至几百块钱,永远无法填补他们在购买大件物品时,由于“价格歧视”所损失的成本。

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并非是无法学会网络购物、也并非是无法在繁杂的信息中进行有效的筛选。

而是,根本没有人在意、在乎他们所遭遇的问题。

本文 狮子狗个人网站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9377news.com/post/36.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