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撤单潮”下的众生相
编者按
在监管层“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严把IPO入口关”的背景下,上市准入关防线进一步筑牢。今年以来,拟IPO企业“撤单”不断,资本市场准入端出现“撤单潮”。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今年已有330家拟IPO企业撤回申请。
“撤单”企业有何特征?“撤单潮”如何反映资本市场生态变革情况?对此,立方舆情通从拟上市板块、所在区域、所处行业、融资规模等维度,对“撤单”企业进行整体画像;同时,从财务质量、股权架构、企业经营、涉诉涉裁、外部评价等角度入手,深入分析“撤单”企业涉及的各类问题,以期探路拟IPO企业如何向“新”而行,提质增效。
IPO“撤单潮”仍在继续。8月20日消息,因力高新能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深交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去年8月,证监会宣布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今年6月,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三大交易所重启IPO受理。截至7月末,共计72家企业IPO申请审核获通过。
IPO“开闸”后,伴随着新增受理企业数量的增加,“撤单”数量也迎来一波“高峰”。Wind数据显示,6月份,IPO撤单数量达116家,创今年上半年以来新高。7月份,撤单企业数量明显减少,为44家。
IPO通道保持畅通,撤单数量为何仍处于高位?拟IPO企业为何频频撤单?“撤单潮”对中介机构有何影响?对此,立方舆情通选取2024年1月1日至7月31日数据,梳理330家IPO撤单企业,从区域、行业、拟上市板、撤回原因、保荐机构等维度综合分析IPO撤单潮下的“众生相”。
IPO“开闸”后
撤单量创上半年新高
立方舆情通数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末,330家企业撤回IPO申请。6月份,“撤单潮”迎来顶峰,超百家拟IPO企业站在资本市场门口,未及叩门,便已回撤。
从撤单时间线可以看出,2月份开始,撤单数量已有明显攀升趋势;4月份,超50家拟上市企业撤回申请;6月份撤单数量已飙升至116家。
本轮“撤单潮”发展趋势,或与监管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有关。证监会在2024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把好IPO入口关。随后,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着眼于从严监管企业发行上市活动,压紧压实发行监管全链条各方责任。
4月份,随着新“国九条”及其配套制度的发布,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正逐步形成和落地实施。4月30日,沪深交易所发布《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9项配套业务规则,重点围绕严把市场入口关、提高发行上市财务指标、强化财务真实性审核、加大现场督导力度、压紧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等方面对IPO审核进行规则调整。
受监管趋严、上市门槛提高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上市“后备军”选择观望,以期谋求后续上市规划。
从上市板块来看,主板成为本轮“撤单潮”的集中地。主板共计113家企业撤回IPO申请,占比34%。其中,上证主板撤回65家,深证主板48家。创业板撤回企业105家,占比32%。
从行业来看,信息技术、工业、材料行业撤单数量较多。其中,信息技术行业撤单94家、工业行业撤单77家、材料行业撤单63家。医疗保健行业和可选消费行业占比相差不大,分别为37家、33家。公用事业、日常消费、金融、能源、电信服务行业的撤单数量都在10家以下,合计占比7.88%。其中,商客通尚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电信服务行业撤单企业。
从融资规模来看,撤单企业募资规模多数集中在5亿—15亿元区间范围内。其中,127家撤单企业募资金额为5亿—10亿元,募资金额为5亿元以下的有98家,其余有52家企业募资金额在10亿—15亿元。在撤单企业中,农化巨头先正达集团募资金额最高,为650亿元,这也是此次统计数据内,唯一一家超百亿募资的撤单企业。
单位:亿元
企业撤单有迹可循
拟IPO企业财务、股权问题获关注
在“申报即担责”的强监管政策之下,让更多具备成长价值和竞争力的优质企业进入市场已成趋势。去芜存菁,一场从源头上提升上市企业质量的IPO生态变革正在发生。
宏观环境方面,沪深交易所新规提高发行上市财务指标、强化财务真实性审核,上市门槛的提升或令一些上市“后备军”选择观望。经立方舆情通统计,不少企业存在不满足新规部分指标情况,还有部分企业相关指标存在擦边压线现象。
此外,科创板强化“硬科技”定位,部分企业因科创属性成色不强遭问询。64家企业的研发能力被监管部门关注,具体包含研发投入较低、核心专利发明存在争议、专利数量不足等问题。突击式分红现象被纳入监管层上市负面清单,大额分红的同时募资补充资金现象将被重点关注。77家企业存在大额分红、突击式分红问题。
从企业自身来看,不同企业撤回原因不尽相同,同一企业或涉及多个维度。经梳理,企业经营能力、股权架构、信披质量及舆情管理成为监管层关注重点。
例如,今年7月撤单的富强科技,其财务指标中综合毛利率明显下滑。此外,该公司在冲刺IPO期间累计分红1.06亿元,约占其净利润总额的26%。在业务经营方面,该公司广汽系客户收入占比超90%,企业独立性持续经营能力存疑。
立方舆情通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在企业经营端,独立性经营能力、财务指标或系撤单主因。数据显示,146家企业撤单原因涉及企业盈利能力,具体包含企业营收下滑、毛利率波动等;63家企业涉及现金流量原因,如经营性现金流短缺、存货高企以及应收账款高等经营性风险。
企业的经营独立性亦为监管问询焦点。数据显示,117家企业涉及独立性经营存疑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关联交易、客户依赖、供应商依赖、区域集中等风险。
除财务问题、经营问题外,拟上市公司的股权架构、信披质量、舆情管理亦是监管上市“考题”的重点内容。数据显示,54家企业股权架构的合理性遭媒体质疑,部分家族性企业存在股权过于集中的风险。另外,其他部分企业存在股权过于分散的问题。
从外部评价来看,43家企业信披质量获关注,主要涉及数据前后不一、信披真实性存疑、隐瞒信息未披露等问题。舆情管理方面,消费者投诉、历史负面信息等引发媒体报道。
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保荐券商的“撤”与“罚”
今年3月,证监会发文,提出要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健全全链条监督问责体系。随着监管持续趋严,券商投行业务将面临更高的门槛,券商或迎发展“阵痛期”。
2024年前7个月,共计69家券商开展IPO保荐业务,其中IPO撤单涉及券商共55家。其中,撤单数量排名前五的保荐机构包括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中金公司、民生证券,撤单分别为44家、27家、24家、22家、20家,撤单率分别为56.33%、47.37%、52.17%、53.66%、48.78%。
值得关注的是,从撤单率来看,东亚前海、光大证券、国盛证券、华融证券、金元证券等12家券商仅保荐1家企业,撤单率均为100%,投行业务“颗粒无收”。此外,华西证券、首创证券、五矿证券、中德证券、中银国际5家券商撤单率较高,均为75%。
在严监管强监管总基调上,上半年,券商因投行业务频收罚单。今年6月,中信建投作为大参林医药集团的保荐人,因存在保荐职责履行不到位的情形,被监管警示。
据立方舆情通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券商因投行业务违规共计收到39张罚单。其中,中信建投、华西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的投行业务罚单数量较多,分别为6张、4张、3张、3张。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对中介机构的监管趋严有利于业内长期良性发展,中介机构需要进一步提升合规水平、勤勉尽责,切实承担起“看门人”的责任。
责编:陈玉尧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本文 狮子狗个人网站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9377news.com/post/1920.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