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语言很到位:民营却在等待那迟来的春
贾康有一个疑问,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疑问。
“2023年中央说对社会上违反“两个毫不动摇”的错误议论要亮明态度,毫不含糊,予以批驳,以后有关部门说有清网行动,但到现在为止,有哪个代表性的错误议论案例得到了批驳呢?”
其实,沿着这个方向问下去,还会有很多更现实的疑问。
比如:长期拖欠款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本质不单是一般市场意义上的拖欠,大量的拖欠款来自地方和国企;中国是一个动员令极其强大的国度,一声令下,步伐整齐,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静如平湖,全球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做到,中国人民太好了。但是,怎么到了民营,一个拖欠款十几年都解决不了。这是对市场信用的破坏,又如何对被拖欠款拖的倾家荡产的群体谈信心,唱想中国经济光明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民营经济又何尝不渴望光明。
要说政策不重视,却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成立了民营经济专管局,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联合多部门,清理拖欠款,然后,情况依旧。地方财政又忙着查税,建立联合作战的降维打击平台。
又比如:既然解决不了长期拖欠款的问题,那就应该向民营企业提供国企同等的贷款利息,正如上海财大刘元春所言:国企贷款利息仅1.8%,民企市场利息4-5%,但是,并没有稍微讲点生意人的道理,对被地方与国企拖欠款的中小微企业降低信用门槛,提供同等的贷款利息,相反,很多中小微企业缺少征信不足,又缺少抵押物,要通过金融金融中介拿额度,款还是银行的款,形式上有中介公司担保,实际操作时又会加入贷款用户个人及家庭的反担保协议,这等于面功地将民企的有限责任转换成了无限责任,一旦拖欠款长期收不回来,就是倾家荡产,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现在全国已经有836万失信被执行人,占了民企的五分之一,而且还有更多的潜在被执行人已经在路上,这样的营商环境下,谈信心有点奢侈。但是,政策反复说要给民营经济同等的市场地位,这很难吗?用贾康的话来说,在银行贷款、行业及项目准入、税收减免诸多方面,到现在为止,是否有一个案例?
政策的语言很到位,现实依然是天凉好个秋。
真正令人不解的,有两点。
第一点,民企如果不能修复负债表和利润表,甚至削弱民营在整体经济中的权重,这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如果不符合,经济也将承受巨大的压力,那么,办公室精英的自信从哪来?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第二点,对民营经济政策的清朗与执行的不确定性,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姿态保持不了太久,时间不多了,那么,这种纠缠性的矛盾是意识形态遭遇到了盲点,还是如管清友说的,中国已经不具备刺激经济的条件?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本文 狮子狗个人网站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9377news.com/post/5346.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